【“威”你辟谣】秋风萧瑟人恹恹 中医巧解“悲秋”结

2025-10-09 编辑: 王昕

喉间若有物堵,胸中闷塞难耐,检查却无异常;入夜辗转难眠,白日情绪低落,秋风起时更甚……这些看似“无病”的苦恼,背后隐藏着情绪难题。

“进入秋季,各种情绪问题患者在门诊中明显增多。”威海市中医院肾病二科主任刁亚军表示,这些患者并非器质性疾病,却深受情绪低落、睡眠障碍、莫名不适等问题困扰,这些不适症状与秋季的萧条气息形成了微妙共鸣。

情绪为百病之源“悲秋”的中医机制

秋风扫落叶,本是大自然的正常更替,却在一部分人身上引发了系列不适。中医理论中,秋季属金,与肺相应,其气为燥。肺主悲,当秋燥来袭,易伤肺阴,导致人体情绪趋向悲忧。

“近期门诊中,秋季情绪问题患者明显增加。”刁亚军表示,其中女性占多数,尤其是更年期女性。这类患者多表现为情绪低落、焦虑不安、睡眠障碍、胸闷心悸、呼吸道梗阻感等。

市民刘大姨(化姓)的情况颇为典型:原本因尿频、起夜睡不好觉就诊,面容却透着愁苦。细问之下,才知她的老伴正在住院,自己因长期照料而劳累过度,加上秋季气候影响,情绪极度抑郁。

刁亚军从中医角度分析,肝主疏泄,调畅气机,长期焦虑或压力大会导致肝气郁结。而当秋季肺金当令,金克木,更容易抑制肝木的疏泄功能,从而加重原有情绪问题。

中医素有“百病皆生于气”的理论,强调情绪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石。为此,刁亚军首先采用疏肝理气的中药解决情绪问题。服用一周中药后,患者表示心情舒畅了很多,继续治疗一周后,睡眠质量也改善了,情绪更加舒畅。此后,刁亚军将治疗重点转向尿频问题。服药第三周时,患者的尿频症状明显缓解。

经典方剂辨证施治个性化调理见成效

面对秋季情绪问题,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,一人一方。阴虚内热者需滋阴清热,痰气阻滞者当化痰行气,肝郁气滞者宜疏肝解郁。辨证准确,自然药到病除。临床上,甘麦大枣汤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等经典方剂常被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。

甘麦大枣汤出自《金匮要略》,由甘草、小麦、大枣组成,看似简单却能养心安神、和中缓急。针对那些“欲哭无泪、精神恍惚、夜寐不安”的患者尤为适宜。

一名女性患者有过肾病病史,治疗后已稳定多年,却因一次肠镜检查后出现持续半年的腹部不适和后背疼痛难忍,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无效。在威海市中医院肾病二科门诊,她初次就诊时临近医生下班才怯怯进入诊室,面容极度痛苦。

刁亚军把脉后发现其气机郁滞严重,沟通时患者突然嚎啕大哭,表示吃过药但效果不佳,甚至怀疑自己可能无法继续服药。基于“急则治其标”的原则,刁亚军采用甘麦大枣汤解决情绪问题,并贴心告知:“不给你多开,就开3-5天的药试试,你煎汤服用,就当喝水一样。”令人惊喜的是,短短几天就明显改善了患者的情绪状态,也让患者增加了中医治疗的信心。

“最初,我担心患者的不适是不是肾病后遗症,后来发现主要是情绪问题。当她的情绪问题解决后,躯体症状自然缓解,无需额外治疗。”为此,刁亚军在后续治疗中根据患者情况加减调整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,从而改善患者身体状况。最近复诊时,患者已能轻松交谈,后背疼痛等不适基本消失。

随着生活节奏加快,秋季情绪问题群体日益增多,中医调理注重身心同治,在秋风萧瑟中为更多人带来内心的宁静与平衡。(来源:威海市中医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