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夜凉爽宜人,本是安眠好时节,却有不少人受到失眠的困扰——要么晚上躺在床上就是睡不着,要么就是半夜突然醒来,再难入睡。
“随着季节更替,失眠患者数量明显增加。”威海市中医院针灸三科(神志病科)主任连增福指出,换季失眠并非偶然现象,背后隐藏着中医理论中季节与人体的密切关联。夏秋更替带来的温差变化、秋愁情绪和气候干燥等因素,正成为困扰市民睡眠的主要推手。
温差、秋愁、干燥
换季失眠的三大诱因
夏秋之交,气候多变,温差显著增大,直接影响了许多人的睡眠质量。
“许多患者夜间易醒,睡眠质量明显下降。”连增福解释,中医认为,睡眠需要一个稳定适宜的环境。当温差变大,若未能及时增减衣物被褥,身体感到过冷或过热,都容易在夜间醒来,打断睡眠连续性。这种由环境变化引起的短期失眠,通常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来改善。适当增加被褥、调节室内温度,就能有效应对温差带来的睡眠问题。
此外,树叶飘落、草木枯黄等秋季特有的萧瑟景象也容易引发悲伤、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,进而影响睡眠质量。
“从中医角度来看,秋季与肺脏相应,悲伤的情绪最易伤肺。同时,这些情绪问题也与肝脏密切相关。”连增福临床观察发现,换季失眠患者中不乏肝郁体质,这类人群容易多思多虑,情绪郁结,继而影响睡眠。对此,连增福常用针灸治疗,选取安神、疏肝解郁的穴位进行干预治疗。
夏秋交替时期,气候明显变得干燥,易伤肺津,由此引发失眠。“不少患者反映口干、嗓子干,皮肤发干,这也是秋季失眠患者的常见表现。”针对这种情况,连增福建议,可以泡百合莲子代茶饮,滋阴润肺安神,“在治疗时,我们通常选择滋阴润肺的穴位进行针刺,并配合相应中药调理。”
调理有方
中医多管齐下治失眠
面对换季失眠问题,中医提供了多种调理方法,从穴位按摩到作息调整,全方位帮助市民恢复睡眠规律。
连增福提醒,失眠时可按摩神门穴、百会穴和涌泉穴等具有安神效果的穴位,但需要注意穴位按摩不宜在临睡前进行,以免将入睡当成必须完成的任务,反而增加心理负担,导致更难入睡。
规律作息是改善睡眠的重要环节。连增福建议,晚上9点到10点半左右上床睡觉最为适宜,但不必刻意过早躺下。
定点起床同样重要。不论前夜睡眠情况如何,都应当按时起床。即使夜间睡眠不足,白天也不要补觉,中午可小憩半小时以内,以免进入深睡眠状态影响当晚睡眠。
在连增福诊室,许多失眠患者因大脑过度兴奋而入睡困难。有些人喜欢睡前与朋友通话聊天,聊得兴奋后,放下电话却久久不能入睡;还有人晚间进行跑步等剧烈运动,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,进而影响睡眠质量。
为此,连增福提醒,睡前3小时内,避免进行剧烈运动,可以做些柔和的运动,比如说八段锦等。
中医认为,睡眠的核心是“心神”。一旦心神不宁,人就会担心害怕,易想不高兴或焦虑之事,从而导致失眠。另有一种情况是心神失养,常见于心血不足、心脾两虚、气血不足的人群,也会影响心神而导致失眠。对于表现为心慌、乏力、头晕、健忘等症状的心血不足型失眠人群,通过益气补血养心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。
“睡眠问题需要因人而异、辨证施治。”连增福强调,随着季节逐渐稳定,人体适应秋季气候后,睡眠问题大多会自然改善。若失眠症状持续不解,建议通过个性化中医调理重获安眠之夜。(来源:威海市中医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