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“威”你辟谣】娃开学“水土不服”?试试这几招!

2025-09-12 编辑: 王昕

    开学铃声响了,不少孩子却还“飘”在暑假的快乐里——早起难、写作业拖延、面对新老师新同学直犯怵。别说孩子,就连家长看着都跟着焦虑。别慌!下面这份由一线心理老师总结的“开学切换指南”,帮娃轻松告别“假期后遗症”!

    从“放飞自我”的假期模式,切换到“规律紧张”的开学节奏,很多学生都会撞上“开学综合征”。它不算病,却实实在在让人提不起劲、心慌紧张,尤其是一年级、初一的新生,面对陌生环境,这种不适感会更明显。但别担心,这不是“个别现象”,学会方法就能轻松化解。

    神道口小学心理教师马晓燕说:“在开学之初,孩子们要脱离比较休闲、比较放松的状态,他们内心会有一种不适应,想着马上要到了非常紧张、有压力的节奏当中,会有一点点的担心和紧张 。”

    古寨中学教师、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张岩介绍:“不少学生和家长都跟我聊过类似的情况,说孩子一想到开学就心慌,家长们也发愁,说孩子晚上睡不着,早上起不来。其实,这种紧张、不适是很正常的‘开学适应反应’。”

    面对开学焦虑,不用硬扛!3个简单小方法,帮孩子快速稳住心态。

    古寨中学教师、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张岩介绍:“第一个小方法,给情绪‘贴标签’,如果上课坐不住、总走神,试着在心里说‘我现在有点紧张,没关系,慢慢会好的’。把这种模糊的不安说出来,它就没那么吓人了。第二个小方法,做‘5分钟小逃离’,课间别闷在座位上,去走廊看看远处的树,做做深呼吸:吸气4秒、憋气2秒、呼气6秒,重复几次,身体放松了,心情也会跟着缓下来。第三个小方法,写‘烦恼纸条’,把担心的事,比如说怕跟不上进度,写在纸上,再写下我能做什么,比如先问同桌这节课有什么重点,把焦虑变成具体的行动。” 初四学生的紧张感可能会更明显,担心“跟不上”“考不好”。 其实,适度的紧张是好事,它能让你更专注,但别让它变成负担。古寨中学教师、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张岩说:“别和‘别人的节奏’比,有人刷题快,有人记单词牢,每个人的舒适区不同。每天睡前想想今天我弄懂了一道题、记住了3个知识点,这些小进步比纠结别人比我强更有用。要允许自己‘暂时没状态’,如果某天学不进去,别硬逼自己,去跑跑步、和朋友吐槽10分钟,回来再学效率更高。就像手机没电要充电,大脑也需要休息缓冲。和信任的人‘说出来’,紧张憋在心里会发酵,找爸妈、老师或朋友聊聊天,比如我今天状态有点不好、我特别需要你的帮助,你会发现他们一直都在你身边,说出来本身就是一种释放。 ”

    其实,家长做好“情绪缓冲垫”,孩子的适应会更顺利。

    神道口小学心理教师马晓燕说:“家长可以在行为方面给孩子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,比如说孩子到了小学之后,和幼儿园是完全不同的,他需要有足够的自理能力,比如说自己整理书包、系鞋带、上厕所,如果家长把这些生活自理能力都给孩子教会了,教足了,那么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孩子的心理焦虑感。”

    古寨中学教师、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张岩说:“少问你怎么又走神了,多问你现在感觉怎么样、有什么我能帮到你的,先关注情绪,再解决问题。别当监督员,要当同行者,孩子学习时,咱可以在旁边看书、做家务,而不是一直盯着写快点。睡前陪他聊5分钟,比如问问今天最开心的事,要比催明天一定要早起,更能帮他放松。咱家长一定要稳住,如果家长总是说,这可是关键一年,不能松懈,孩子会更紧张。不如说尽力就好,我们一直支持你,你的从容就是孩子最大的定心丸。”

    开学适应就像春天发芽,有的快,有的慢,都是自然的过程。孩子们别逼自己“立刻进入状态”,家长们也别急着“解决问题”,给彼此一点时间和空间。但如果症状超长待机、一直缓不过来,别犹豫,赶紧找老师、医生帮忙!(来源:直播威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