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秋,是二十四节气中秋季的开端。传统养生观念认为,立秋是 “贴秋膘” 的好时机,通过合理进补可弥补夏季损耗、为秋冬储能。需要注意的是,进补并不等于大量补品轮番上阵。前两天,市民刘女士就因为进补不当进了医院。
据患者刘女士说,她平时了解到很多养生知识,认为自己的身体比较虚弱,需要大量进补,于是就买了很多保健品、保健的药物,立秋之后就进行了调补,然而却出现了乏力、睡眠不好、饮食没有胃口的情况,刘女士以为是自己补得不够,还需要继续补,结果越补越虚,身体不适的症状也越多。威海市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陈蕊杰介绍:“刘女士来到急诊就诊,脏腑、气血确实都是偏虚的状态,确实本身需要补,但是也要结合辨证,结合节气。我们进行了中医四诊辨证,考虑是进补不合时宜、进补过大。”立秋后,进补时机要选对!
“中医认为,立秋之后,暑湿未除,燥邪开始产生。这个时候如果进补,会影响进补的效果,而且容易把湿邪留在体内,这样会对身体产生严重危害。中医认为,进补的时机在白露之后,白露节气之后,暑湿已尽,这个时候比较适合进补。”威海市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陈蕊杰说。
中医认为:老年人特殊的体质大部分偏虚,进补尽量不要有外邪的存在,再进行调补,如果有感冒或者体内湿气本身就很重,这个时候一般要先祛邪祛湿,然后再进行进补。
老年人立秋之后的调补,一般从饮食、运动,睡眠等方面调补。饮食推荐吃一些比较平和的,比如百合、山药、薏米,比较温和又祛湿的;早睡早起顺应阴阳的时机,早睡容易增加老人睡眠质量,早起可以顺应肺气,早起肺气开合,保证一天良好的精神状态;运动推荐一些缓慢的有氧运动,不适合快跑等剧烈活动。再有中医讲究条畅情志,保持平和的情绪状态,这样有利于健康。(来源:直播威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