冰镇啤酒碰撞杯壁的脆响,烤架上滋滋作响的海鲜与肉串,晚风中弥漫着孜然与辣椒的香气。夏天的夜晚,三五好友围坐,享受这份酣畅淋漓的惬意,确是人生乐事。然而,在这份快意背后,一个隐形的健康“刺客”——泌尿系结石,正伴随着升高的气温和放纵的饮食,悄然盯上了狂欢的人们。
防“石”于未然:医生来支招
1.多喝水:
(1)每天饮水量2-3升(约相当于8-10大杯水,普通马克杯约250ml)。观察尿液颜色应保持清澈或淡黄色,深黄色就是警报!
(2)秘诀:随身携带水杯,均匀饮水,不要等到口渴才喝。大量出汗或活动后,额外增加饮水量。白水是最佳选择!
(3)加分项:适量饮用柠檬水(新鲜柠檬切片泡水)。柠檬富含枸橼酸钾,能有效抑制结石形成。
2.管住嘴,享受更安心:
(1)限制高危组合:减少海鲜+啤酒的经典搭配频率和量。若食用较多海鲜,更要多喝水,避免同时饮用啤酒。
(2)低盐饮食:减少加工食品、腌制品、烧烤酱料的摄入,做饭清淡些。
(3)适量蛋白:不过量摄入红肉和动物内脏。优先选择禽肉、鱼肉和植物蛋白(豆制品需注意,部分也含草酸或嘌呤)。
(4)警惕草酸大户:菠菜、苋菜、浓茶、巧克力、坚果(如花生、杏仁)等草酸含量较高。不是完全不吃,而是避免一次性大量摄入,并注意与高钙食物(如牛奶)错开时间吃(间隔几小时),或在烹饪时焯水去除部分草酸。
(5)减少糖分:尽量不喝含糖饮料(碳酸饮料、果汁饮料等),少吃甜点。
(6)均衡蔬果:多吃新鲜蔬菜水果(避开高草酸品种),它们富含水分、钾、镁和枸橼酸,有益预防。
3.动起来,别做“沙发土豆”:
(1)避开最炎热时段(如上午10点-下午4点),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适度运动,如散步、游泳、慢跑。
(2)规律运动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和小结石排出。
4.高危人群要警惕:
(1)有结石病史或家族史者、肥胖人群、慢性泌尿道感染者、某些代谢性疾病患者(如痛风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)等,夏季更要严格遵循以上建议,并定期体检。(来源:文登区人民医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