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医生,我就是耳朵有点闷,听你说话也很清晰,怎么可能是突发性耳聋?”近日,在威海市中医院耳鼻喉一科诊室,市民王女士(化姓)听过医生诊断后感觉难以置信。指着听力检查报告上的右耳异常曲线,医生李蔚道破其中原委:“你存在轻度低频听力下降,确实是突发性耳聋,需要及时治疗,阻止听力进一步下降。”
耳朵闷闷 不典型症状别忽视
李蔚表示,突发性耳聋并非只有听力骤降一个症状。许多患者并不会觉得听力明显下降,只是觉得耳朵像进了水或者蒙了层纱,有的患者突然轻微耳鸣,或者对日常声音异常敏感,以前觉得正常的声音感到刺耳、吵闹,还有的患者可能头晕目眩,这些都是突发性耳聋的症状表现。临床上,许多患者日常语言沟通没有明显问题,经过听力检查才发现听力确实下降。为此,李蔚强调,“即使患者感觉听力没有明显下降,也一定要及时就医,进行听力检查。”
夏季高发 空调房成“隐形杀手”
“每年夏季,接诊的突发性耳聋患者明显增多。”李蔚说,夏季频繁出入空调房,耳部血管在冷热交替中“不堪重负”,增加了突发性耳聋发病可能,“突发性耳聋就像‘耳朵中风’,和耳部的血管状态有直接关系。耳朵本身侧支循环比较少,一直‘单打独斗’,温度骤变时容易‘罢工’。” 李蔚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突发性耳聋和季节、气候存在一定关系。除了夏季,每年11月到次年2月,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,突发性耳聋的发病人数也会增多。从儿童到上班族再到中老年,“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得突发性耳聋,我曾经治疗过的最小患者仅仅8岁。”李蔚说。
72小时内 听力抢救黄金期
对于突发性耳聋,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。“系统规范的早期治疗非常关键。”李蔚强调,突发性耳聋的黄金抢救期在发病72小时内。一旦发病,本身脆弱的内耳毛细胞正遭受循环障碍和缺血缺氧的煎熬,随时可能凋亡。治疗突发性耳聋就是与时间赛跑,关系着听力能否挽回。如果不及时干预,细胞会迅速坏死,导致听力严重受损,“延误的治疗就像庄稼苗已经旱死了才想起来浇水,为时已晚。” “及时、合理、规范地治疗可以为内耳毛细胞存活争取时间。”李蔚说,临床上,许多及时治疗的患者住院打一天吊瓶,第二天症状就有所好转。
中西结合 治疗方案更有效
“低频听力下降,大多因为膜迷路水肿,需要重点消除水肿;高频听力下降,往往在于耳部血管的氧气交换能力下降,需要加强氧气供应;平坦型甚至是全频段的听力损失,则因为血管痉挛、收缩或者血管堵塞,需要重点调节耳部气血。”治疗时,李蔚根据突发性耳聋的不同发病机制,分别采用对应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。
治疗中,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。“糖皮质激素、利多卡因等都是患者容易误解的药物。”李蔚说,许多患者认为激素有副作用。但糖皮质激素作为最强大的抗炎药物,在特定治疗阶段,其积极作用可能远大于潜在风险。突发性耳聋的紧急情况下,医生会权衡利弊,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。而利多卡因不仅在心血管领域用于治疗心律失常,在耳鼻喉领域还可用于治疗高频耳鸣、慢性耳鸣以及突发性耳聋引起的症状,效果显著。
在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中,中医特色疗法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“配合中药、针灸、耳穴压豆等中医方法,可以非常有效地帮助改善症状。”李蔚说,耳部刮痧、耳穴压豆,能够缓解耳闷和耳鸣;鼓室灌注、中药熏蒸,药力直达病灶,可以调节耳部气血运行,改善耳部微循环。相比单一用药,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能够更好地达到治疗目的。(来源:威海市中医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