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脏
这个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
就像一位沉默的“全能管家”
肩负着代谢脂肪、糖类和蛋白质
分泌胆汁助消化
合成凝血因子止血
分解毒素护健康
甚至在胎儿时期
还承担着造血重任等
一系列复杂又关键的功能
它的诸多作用至今无法被人工完全替代
是维系生命运转不可或缺的核心器官
然而,这位 “管家”
也并非无坚不摧
如何守护“生命之肝”
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
肝脏的主要功能
分泌胆汁:肝脏每天分泌约600~1000ml胆汁,帮助脂类食物的消化以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。
代谢功能:肝脏在糖类、脂类、蛋白质、维生素及激素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。比如,肝脏能合成人体所需的各种重要蛋白质(也是人体白蛋白的唯一合成器官),参与氨基酸代谢;能合成糖原,机体需要时可分解糖原为其供能;还能维持体内各种脂质的恒定,转化和储存维生素,灭活雌激素和抗利尿激素等。
凝血功能:肝脏能产生并合成人体中大部分凝血因子,这对维持人体正常凝血功能具有重要意义。
解毒功能:肝脏可通过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进行吞噬、分解、氧化、结合等方式,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排出体外。它能通过酸化、还原等处理,将脂溶性物质转化为水溶性物质以便排泄;过程中若产生有害成分,也可通过解毒作用处理,例如将氨转化为尿素由肾脏排出,或使有毒物质与氨基酸等结合成无毒物质。
免疫和吞噬功能:肝脏可以通过单核吞噬细胞或者Kupffer细胞将细菌、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血液中清除。肝脏当中含有枯否氏细胞,这种细胞具有吞噬病菌的作用,能够有效消灭病菌,起到保护肝脏和身体健康的作用。
造血功能:在胎儿时期,肝脏又是造血器官。
肝脏对人体至关重要,不可或缺,其部分功能目前无法用人工方法完全替代。
肝炎的类型有哪几种
1.病毒性肝炎
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,分为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五种类型。
2.非病毒肝炎
酒精性肝炎:长期过量饮酒导致肝脏损伤,表现为肝区疼痛、黄疸等,戒酒是治疗核心,严重时可发展为肝硬化。药物/毒素性肝炎:由药物(如对乙酰氨基酚)、化学毒物或草药引起的肝脏损伤,需立即停用相关物质并进行保肝治疗。自身免疫性肝炎: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肝细胞,多发于女性,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。代谢性肝炎:由脂肪肝(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,NASH)或遗传代谢疾病(如威尔逊病)引起,需调整饮食或进行针对性治疗。隐源性肝炎:病因不明的肝炎,需通过排除法诊断并密切监测肝功能。
日常护肝的方式有哪些
1.不饮酒:有些人认为 “小酌怡情,大饮伤身”,因此即便得了酒精肝,仍觉得可以少量饮酒。那么,得了酒精肝到底能不能饮酒?要治疗酒精肝,戒酒是基本原则。酒精不仅可能引发肝硬化或肝癌等疾病,还会加速乙肝等病毒性肝炎向肝硬化的转化进程,因此酒精肝患者绝对不能饮酒。若患者在治疗期间执意喝酒,不仅会降低治疗效果,还会导致已减轻的病情再度恶化。患者若能做到滴酒不沾、消除致病因素,可提高治疗效果,助力病情康复。此外,除戒酒外,肥胖、吸烟、慢性乙肝 / 丙肝病毒感染等因素也会促进酒精性肝病进展。因此,除戒酒外,减肥、戒烟、抗病毒治疗也是酒精性肝病治疗的重要环节。
2.营养疗法:日常生活中需给予积极、充分的营养支持。根据患者具体情况,建议摄入蛋白质 1.2~1.5g/kg/day(一个鸡蛋的蛋白质含量约 12%,若一个鸡蛋约50g,则蛋白质约6g),热量35~40kcal/kg/day;同时建议患者积极补充维生素A、复合维生素B、叶酸、维生素D和锌等矿物质。
3.调整饮食结构:改善饮食结构,日常生活中应以素食为主,合理地搭配饮食,实现粗细混搭。要多吃清淡食物,同时保证食物营养,选择易消化的食物;应避免吃油炸、辛辣及生冷食物,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,以及豆类、奶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。此外,需保证体内维生素(如维生素 B、维生素K、维生素C)和微量元素充足。
4.调整心理状态和情绪:对于已有肝脏疾病的患者,需保持良好心态,避免长时间忧郁,同时配合医生治疗,以帮助病情改善,达到治疗效果。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: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休息,保证睡眠质量,同时需适当锻炼。康复过程中,要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的锻炼方法,增强体质,提高免疫力。
5.合理应用保肝药物:针对不同病情有不同治疗方法,例如脂肪肝、酒精肝、药物性肝损害、自身免疫性肝炎、肝肿瘤、肝内胆道结石等。临床常用的保肝降酶药物组合包括:熊去氧胆酸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,甘草酸制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,硫普罗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等,这些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、抗炎、保护肝细胞膜的作用,可根据情况选用,但不宜同时应用多种抗炎保肝药物,以免加重肝脏负担。同时强调,肝病治疗最重要的是早期干预,避免发展至肝硬化、肝功能失代偿期;若病情进展至不可逆阶段,可能需依赖肝移植以争取病情改善。(来源:威海市妇幼保健院订阅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