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“威”你辟谣】警惕!不是所有的位置性眩晕都是“耳石症”

2025-07-15 编辑: 王昕

  “早晨起床、躺下休息、左右翻身、低头仰头等体位变化时出现的”、“持续时间比较短的”、“天旋地转的眩晕感”,当大家看到这些关键词的时候,是不是自然而然的想到我们眩晕专科一直在科普讲解的“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”,也就是“耳石症”这个疾病。现在越来越多的朋友认识这个疾病了,但是也逐渐出现了耳石症诊断泛化的问题。很多其它疾病甚至是脑血管疾病(比如CPPV)误诊成耳石症。这篇文章跟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和耳石比较像的疾病——前庭性偏头痛。注意:不是所有位置性眩晕都是耳石症!

  我们来看一下前庭性偏头痛常见临床表现:

  1.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可出现自发性或位置性眩晕。有些患者先出现一段时间的自发性眩晕,随后转为位置性眩晕。通常表现为旋转性而不是前后摆动的感觉,有些患者可能仅有或同时伴随更多的症状(如头晕、头昏、眼花、浮沉感、晕动病样感、头部游泳样或摇摆样感觉)。

  2.视觉性眩晕是前庭性偏头痛的另一主要特征,是身处移动变换的场景(商业区、电影院)中诱发产生的眩晕。同时伴发恶心和平衡失调。

  3.前庭性偏头痛发作期最常见的偏头痛症状是头痛。然而只有3%的VM发作以严重疼痛为主要特征,20%的患者报告有严重前庭症状。畏光、畏声、恐嗅和视觉或其他先兆,是VM常见的伴随症状。

  4.听力丧失及耳鸣并不是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主要症状,但在部分文献中亦有报道。听力丧失为轻度且十分短暂,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无加重趋势,这一点可与梅尼埃病相鉴别。前庭性偏头痛发作的常见诱发因素包括月经、压力或睡眠模式的改变。

  通过以上常见临床表现我们发现,前庭性偏头痛有时也会表现出与头位变化相关的头晕,甚至医生在检查时也可能观察到眼球的不自主跳动(眼震),这使得它和耳石症看起来非常相似。但是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,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。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分析症状,仔细鉴别两者。我们先了解以下这两个疾病。

  耳石症(BPPV):是原本待在椭圆囊里(主要是感知重力)的“耳石”(碳酸钙盐结晶),掉进了感知旋转的管道(半规管)里。当头位改变时,这些“小石头”在管道里滚动,刺激前庭器官,造成了旋转的运动错觉,导致短暂剧烈的眩晕。

  前庭性偏头痛(VM):是与大脑功能相关的神经系统问题,属于偏头痛的一种特殊类型。它影响了大脑处理平衡信息和空间感的通路。导致眩晕或头晕。

  现在的问题是:两种病都可能在您改变头位时引发头晕或眩晕!甚至有时,前庭性偏头痛发作时,医生做检查也可能看到您的眼球在跳动(位置性眼震),这和耳石症的发现很像。该如何区分呢?

  我们可以通过关注以下几点来区分一下:

  1.两者头晕/眩晕的“感觉”和“持续时间”不同

  耳石症(BPPV):

  感觉:通常是比较剧烈的天旋地转感(感觉房间或自己在猛烈旋转,或者描述墙在跑、倾倒或者自己坠入深渊感)。

  时长:症状持续时间短,一般只持续几秒钟到最多不超过一分钟,有部分特殊耳石症可能出现持续时间大于1分钟。

  前庭性偏头痛(VM):

  感觉:由头位改变引发的头晕感觉可能更多样。可能是旋转感,但也更常见的是不稳感、漂浮感、摇晃感、头重脚轻感或仅仅是定向障碍,旋转感可能不如BPPV那么剧烈。

  时长:由头位改变引发的不适感,可能持续时间更长,可能持续几分钟甚至在整个偏头痛发作期间都对头位变化敏感。

  2. 两者头晕/眩晕的“诱发”和“反复刺激”时不同

  耳石症(BPPV):

  诱发:通常很规律,某个特定动作(比如向左躺下)会引发类似的眩晕感。但是一般当头到达那诱发位置后,眩晕通常会稍微延迟一两秒才开始(医生称之为潜伏期)。

  反复刺激:如果您在短时间内反复做同一个触发动作,眩晕感通常会一次比一次减轻(医生称之为疲劳性)。

  前庭性偏头痛(VM):

  诱发:可能不太规律,有时这个动作晕,有时不晕;或者这次晕的感觉和上次不一样。并且由头位改变引发的头晕可能几乎立刻就开始,或者潜伏期不固定。

  反复刺激:在一次发作期间,反复做同一个动作,头晕感可能不太会减轻,甚至可能加重不适。

  3.两者检查时“眼球跳动”(位置性眼震)不同

  耳石症(BPPV):医生在特定检查(如Rolltest试验)中看到的眼球跳动是有规律的:有潜伏期、和受累半规管相关、持续时间短、会疲劳。通过不同半规管诱发动作及眼震,医生判断耳石所在半规管。

  前庭性偏头痛(VM):如果VM引起位置性眼震,其模式通常没有规律。可能是纯水平或垂直跳动,强度也没有像耳石症一样逐渐增强或者逐渐衰减等的变化,眼震方向可能变化,持续时间可长可短,或者不容易疲劳。有时即使有位置性头晕,也可能看不到眼震。

  4. 两者头晕/眩晕时,其它症状。

  耳石症(BPPV):在那短暂的眩晕发作期间,通常只有眩晕和可能伴随的恶心。一般不会同时出现偏头痛、耳鸣、耳闷等其他症状。

  前庭性偏头痛(VM):位置性头晕往往只是整个“偏头痛发作”的一部分。要关注眩晕前后或同时有没有以下情况:

  头痛:不一定每次都有,但经常伴随偏头痛样头痛(搏动性、单侧或双侧、中重度)。头痛可能在头晕前、中、后出现。

  怕光、怕吵:对光线和声音变得特别敏感。

  视觉异常(先兆):看到闪光、锯齿线、盲点等。

  其他不适:颈部僵硬、疲劳、注意力不集中等。

  家族史:自己或家人是否有偏头痛的病史? 这是诊断VM的重要参考。

  通过以上四点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两种疾病相似性比较高,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两者还是比较好鉴别的,鉴别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更准确的诊断,而更准确的诊断是为了更好的治疗效果。(来源:威海市中医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