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、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,眼部健康问题日益凸显。今天,让我们一起解读眼睛的“求救信号”,助你守护眼前清晰世界!
近视 / 远视:看世界的“焦距”错了
你的眼睛在说: “看远处好模糊,眯眼才清楚”(近视);“看书吃力,容易串行,久了还头疼”(远视)。
这是发生了什么?
眼球形状(长度)或晶状体聚焦能力异常,导致光线无法精准落在视网膜上。
别大意! 儿童青少年近视发展过快可能引发高度近视,未矫正的远视是儿童弱视的常见原因。
这种情况该怎么办?
儿童青少年: 定期专业验光(散瞳验光更准确!),科学配镜(框架镜、角膜塑形镜等),保证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。
成年人: 准确验光配镜,避免疲劳用眼。激光手术等需严格评估。
白内障:眼睛里的“镜头”模糊了
你的眼睛在说: “看东西像蒙了层雾或毛玻璃,颜色变暗,晚上怕光,老花眼突然‘好转’?”
这是发生了什么?
眼睛内天然的“镜头”——晶状体,因老化(最常见)、外伤、疾病等变得混浊。
别大意!!拖延治疗可能引发青光眼、炎症等并发症,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。
这种情况该怎么办?
目前手术(白内障超声乳化+人工晶体植入)是最有效的方法,技术成熟,效果显著。
别信“神药”!当视力下降明显影响生活,请及时咨询眼科医生评估手术时机。
青光眼:视力的“无声小偷”
你的眼睛在说(早期可能沉默!): “看东西范围变小(视野缺损),傍晚看灯有彩虹圈,偶尔眼胀头痛。”(急性发作时眼痛剧烈、视力骤降、恶心呕吐)
这是发生了什么?
眼内压力升高(或眼球耐受性差),压迫并损伤视神经。这种损伤不可逆! 别大意! 被称为“视力的小偷”,很多患者发现时已晚期。有家族史、高度近视、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风险更高。
这种情况该怎么办?
40岁以上定期做眼科体检!查眼压、眼底、视野。一旦确诊,需终身治疗(药物、激光、手术),目标是控制眼压,保护剩余视功能。
干眼症:眼睛在喊“渴”
你的眼睛在说: “干涩、灼烧感、异物感、怕风怕光、容易疲劳、有时又莫名流泪、视物模糊。”
这是发生了什么?
泪液分泌不足或蒸发过快(如长时间盯屏幕眨眼少、空调房干燥、自身免疫疾病等),导致眼表缺乏润滑和保护。
别大意! 长期严重干眼可损伤角膜,影响视力,显著降低生活和工作质量。
这种情况该怎么办?
1.人工泪液(遵医嘱选择): 基础缓解。
2.改善用眼习惯: “20-20-20”法则(每20分钟看20英尺外20秒),有意识多眨眼。
3.环境调节: 加湿器,避免空调/风扇直吹眼睛。
4.专业治疗: 睑板腺按摩、热敷、强脉冲光等(需医生评估)。
守护明亮视界,这5条“护眼军规”要牢记!
1.定期检查是关键: 即使没症状,成年人1-2年一次眼科检查,儿童、老年人及高风险人群遵医嘱增加频率。
2.防晒别忘护双眼: 紫外线伤眼!出门戴正规太阳镜。
3.屏幕时代会休息: 严格遵循“20-20-20”法则,屏幕亮度适中,环境光线充足。
4.隐形眼镜规范戴: 注意卫生,勿超时佩戴,定期更换,睡觉务必取下!
5.不适症状莫拖延: 任何突发的、持续的视力下降、眼痛、视野缺损、异常分泌物等,立即就医!
眼睛是心灵的窗户,也是感知世界的桥梁。读懂它的“语言”,及时回应它的“呼唤”,才能让清晰的视野伴随我们更长久地探索这个多彩的世界。如有具体眼部不适的情况,请务必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眼科就诊!(来源:威海市中心医院)